幼年荔枝树生长,每年可抽发5—7次新梢,树冠很容易形成,不进行整形修剪的树冠,常形成密集的圆头形或疏散半圆形(如三月红、妃子笑、黑叶等的树冠)。而通过整形修剪,可使幼树在早期按人们的意思形成紧凑,立体结果的树冠。
修剪要求:
幼树能培养出30—50厘米高的主干,3—5个分布均匀的主枝,整个树冠通透,既能接受一定的光照,又要有一定数量的枝条,使其形成立体结果的波浪状树冠。但幼年未结果荔枝树,枝、叶少,应强调轻剪,尽可能保留幼树枝和叶,使其有足够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,制造养分供应根系,从而使地上部分生长旺盛。
植后1—3年,主要目标是培养树冠,加强肥水管理及防治好新梢病虫害,使树冠迅速扩大。种植后第3年或4年,树冠冠幅达2.0米以上,在这期间,要配合适度的整形修剪,才能合树形良好,枝条分布均匀且粗壮。
一般定植后吐出的第一次新梢生长势比较弱,叶片比较小而少,应尽可能保护和保留,只将个别部位过密的丛生嫩梢在已展开2—3片红叶时予以疏除(只留1—2条),当第二次新梢展叶至红褐色时,可每隔5厘米左右选留3—5条较壮的新梢作一级主枝,在这些选定的枝条上,每条基枝只留一条新梢,其余的则在着生处将其疏除(剪、摘),留下的新梢,等其长到20厘米时,即进行摘心。
经这样不同的疏留、短截后,选作主枝的新梢就会长得比其他枝条长粗壮,突出其顶芽在下一轮生长中的顶端优势,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众多的、较短弱的非预留枝作主枝的新梢叶片产生更多的有机物质,强壮树势。以后每次新梢都是在嫩梢展叶后疏芽,一般只留项端几个芽位向外和向左、右两侧的芽,而向树冠中心的芽疏除,使各级侧枝自然向外开张,视基梢的粗壮程度而留2条或3条新梢,增加分枝级数。对一部分幼树某些主枝或第一次侧枝的分枝角度大小(直立),或树冠某些部分空缺,可以通过用绳索缚扎主枝,打桩固定一个梢期或更长时间(50—60天)的方法予以拉枝纠正,使树冠枝条分布均匀,呈半圆形立体状的树形。